编者按:王自磐,我国著名极地专家,15次赴南北极考察,从事极地环境保护和人文研究30余年,近年来以科学顾问身份,亲随国内外旅游团全程考察极地旅游活动。发表极地旅游文著多篇,出版《南极,终极之旅》等旅游著作。 此次作为首席顾问参与 2014极之美南极半岛春节聚梦之旅,亲历团队拜访长城站。。。。。。
太阳备注:这也是我8800去南极那次活动,我的观点见http://www.elvxing.net/thread-72189-1-1.html!里面包括了央视的视频报道!大家也可以看看!
大年初一拜访远在天边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是2014“极之美”南极半岛新春聚梦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此行的压轴戏。元月31日,百名中国南极游客乘坐“奥特刘斯”号游轮横渡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来到乔治王岛,并巧遇向长城站卸运物资而锚泊马克斯韦尔海湾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半个月前,中国“雪龙”号船因在南极冰区积极营救被困俄罗斯船游客而受到各国称赞,誉满全球,国民为之深感自豪。今日,大家有幸在南极一睹“雪龙”雄姿,群情激奋。
在团队精心组织下,游客们分批次乘坐冲锋舟,从“钢铁巨龙”身旁缓缓而过,驶向中国南极长城站。登陆后的游客们犹如踏上家乡的土地,难以压抑喜悦的心情,立即在岸边展开随带的五星红旗。许多游客情不自禁的振臂呼喊“祖国万岁!”并纷纷合影留念。静静的码头顿时沸腾了起来。正在附近采访的新华社随队女记者张建松立即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幕。接下去,游客们与前来的科考队员互相问候,亲切交谈,赠送纪念品;旅游团领队代表同胞们向前来欢迎的长城站郭副站长拜年并赠送新年礼物。 (插图1:游客们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登陆并展示国旗) (插图2:郭晓东副站长代表长城站接受旅游团赠送纪念品)
此次长城站团拜活动,旅游组织方事先专程向国内极地管理部门作了汇报,并通过有关人员与长城站方面取得了联系。当游船接近长城站水域时,借助船上的无线电高频电话分别呼叫“雪龙”船和长城站,以便与船、站取得联系。为了尽可能减少游客上岸对站上工作的影响,在游客登陆之前,旅游团派遣了由领队和首席科学顾问组成的3人先遣组,提前上站进行沟通。赶巧的是,这一时间正逢低潮水位,处于船、站间卸运物资的间隙期。考察队领队和站长等领导正抓紧时间开会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得悉国内旅游团上站拜年和参访,刘顺林领队立即表示,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祖国亲人,并亲切关照:“欢迎游客到站区各处走走看看,可以来生活楼客厅参访和休息,盖纪念戳,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有关系”,鉴于因施工而站区坑坑洼洼,车辆来往,刘领队特别提醒游客:“参观与拍照时大家千万注意安全!”游客们遵循从码头至生活栋的预设路线和邻近区域自由活动,长城站指定一吴姓队员全程陪同和引导,整个参访亦显得生动有序,从第一组人员上陆,至最后一艘小艇撤离,前后控制在2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应该说,这是一次国内大型旅游团成功拜访祖国南极考察站并受到正常接待的案例,尤其,时值中华民族传统新春佳节,远离家乡的祖国亲人和南极考察队员之间热情洋溢的互动,无愧为一曲响彻冰原充满正能量的爱国情怀交响乐,有力的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南极的存在。
由于南极地区信号不畅,两天之后游船返回阿根廷乌斯环亚港,游客们才纷纷从手机上看到了国内网上正在盛传的这次中国游客大年初一拜访南极长城站的消息和图片。大家认为,张记者最初所报道的情况基本客观。然而,有点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经国内各地媒体、网络的频频转载,事情显得走调变味,并与事实渐行渐远。问题并不单纯是让人觉着爽或不爽,重要的是不容分说,自俄罗斯船南极游客受困冰区,到此次百名中国游客长城站拜年,“中国南极旅游”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南极探险游作为旅游高端产品,中国人曾一度望而却步。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原先的星星之火,如今大有燎原之势,几成当下国民旅游时尚。可以预见,中国南极旅游的发展,不仅会紧随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壮大,并将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同步。仍然,目前网上随处可见的南极游海报独特风光的诱人,以及动辄数万至十几万元的高价,继续会使许多人难做决择,而社会各界对之也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目前南极旅游市场无序,管理失据,甚至觉得大量人群涌向地球最后的净土,直接威胁南极环境生态,殃及科考等,颇多微词,也不免有失偏颇。这些朋友主要还是对现今南极国际管理体系、国际南极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南极旅游现状,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应有的认知。
南极管理机制 应当说,南极是世界公认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全世界唯一一个有着较为完备的国际条约与法律体系严格规制的地区。1960年代逐步形成以《南极条约》为主线,包括《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和《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等一系列法规。同时,新西兰、美国、英国、保加利亚等缔约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南极法。相比之下,已有30年南极考察历史的中国,南极法迟迟未能问世,略显滞后。1991年《南极条约》期满之际,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了更为严格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同期,条约体系还对全南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环境价值、美学以及人文价值的区域,设置了170个“南极特别保护区”、83处“南极历史遗址与纪念物保护地”和7个“南极特别管理区”,并专门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CEP),负责督促检查各国南极环保条款实施情况。CEP对上述“南极特别保护区”的进入实施了严格的许可制度,并原则上不对旅游活动开放。 西方南极商业旅游始于50年代后期,由最初的几十人逐年递增,至现在的数以万计。鉴于对南极环保的压力,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各国代表对限制旅游活动颇有争议。然而,南极条约的基本精神,在冻结领土争端的同时,提倡国际合作,鼓励科学研究和其他和平利用南极的活动。南极矿产资源开发的遭禁,使南极旅游成为继科学研究之后人类最现实的和平利用活动,并名正言顺地出现于《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之中。
南极旅游管理 成立于1991年的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始终在发挥其有效协调国际南极旅游市场、监管各国南极旅游业务营运和确保环境生态保护的功能。经过20多年的实践,IAATO已建立起一套在南极这个世界上最特殊的地区开展旅游服务的行业标准,实现了南极旅游的安全和无害环境,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公认。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正是通过IAATO提交的南极旅游年度报告,得以掌握南极旅游的基本情况。事实上,IAATO已经成为ACTM实现对南极旅游科学管理的最佳助手,ATCM会议亦逐渐摆脱争议,并将注意力转向指导IAATO调整工作方向和帮助制订必要的技术规制等,例如,提出对游船吨位和登岸人数的限制等。而今,世界各国的合法南极旅游机构,都必须经严格的审批程序而成为IAATO的成员单位,方可获得在南极开展相关业务的资质。迄今,沉浮于我国南极旅游市场的芸芸众生中,具有IAATO资质的成员单位却寥若晨星。
中国南极旅游市场 网上质疑南极旅游市场混乱,实际上指的是国内南极旅游服务鱼龙混扎,管理无章可循,许多公司通过网络广告揽客,如同菜市场随意报价,无序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南极旅游的实施,只能依赖游船或航空器从南极五大门户港的转驳接送。在全世界拥有IAATO营运资质的上百艘南极游船中,迄今并无中国一艘,空中航线也无中国的一架飞机。中国游客基本上由国内旅游机构组团,在南极门户港或包船或拼团将游客送交外方公司游船或飞机,以实施南极旅游活动。由此表明,国内所谓的南极旅游市场缺胳膊少腿,尚不健全,中国人在国际南极旅游市场中迄今仅仅属于送钱的消费群体。这种被动局面一天不结束,中国人在国际南极旅游市场中作为金主却不掌握资源和没有话语权的不平等现状,就一天不会改变。 我们呼吁政策松绑,指的就是期待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对策,鼓励中国企业家投资南极游船,构建完整的南极旅游业服务链。这是推动中国人自己掌握南极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促进形成真正南极旅游市场的关键。
南极旅游环境影响 地球人类凡有户外活动都会产生环境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行为本身与采取的安保措施。据称近年来全球去南极旅游的人数年均在3万,其中中国游客约2000人。也就是说,现今世界南极游人仍以“洋豪”为主,“土豪”仅占总豪数5%。据此,国人担心中国南极旅游给环境带来压力也大可不必。一是依据IAATO的行规,旅游组织者对“洋豪”和“土豪”在南极的表现会一视同仁的对待。二是天塌下来有洋豪们顶着,对南极环境的影响,“5%”远远低于“95%”。至于土豪和洋豪们的环保意识差距有多大,据我多次参与和观察,因文化不同两者兴趣点的差异是有的,但同处南极纯净而又被严格监管下的特殊环境里,土豪洋豪都会变得比较听话和恪守规矩起来。这,就是南极的神奇魅力以及她的与众不同。
考察站是否接待游客 中国有句古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热情好客是我们民风的好传统。无论是不请自来还是相约而来,来者皆是客,必请而茶水相待。南极考察站是开放型设施,“欢迎”的大字招牌竖列各国站前,约定成俗,除了不便公开的去处之外,无任何拒之门外的理由。尤其,南极考察站作为展示一个国家科技与文明的重要窗口,绝不冷漠对待任何来访者,这是原则。每一位曾经的考察队员,一定记得当年“以出色的成绩向祖国亲人汇报” 的豪言壮语,对来访的官员视察团或国民旅游团,是否理应一视同仁。 考察站接待国内游客与否,实际上是个伪命题。考察站无须等待上级指示,主管部门也不太会专为此 事下达所谓指示,考察站如何处置完全可视情况而定。当然,从礼节上考虑,旅游团队因尽可能提前与考察站取得联系,以便站上有所准备,并尽量减少对科考站工作的影响。
南极旅游与民族权益 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南极的存在,靠的是实力,图的是权益。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人近日尖锐地指出:国外一些极力推崇南极旅游的公司,除了利益追求之外,往往都有其领土诉求的国家背景。科考与旅游都是各国人民和平利用南极的重要方式和权益所在。我国政府加强投入,在南极建立多个中国科考站,形成了强有力的国家队,同时,借助民间力量积极推进大众南极旅游文化,两者相得益彰,都是中华民族在南极存在的重要体现。 目前,中国南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占世界市场份额尚少,也远未到达“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地步。西方经济的滑坡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开拓南极旅游市场提供了有利锲机。国家管理部门理应以维护国家权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履行职责,积极与社会各界民众一起,共同协力推进中国南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中华民族在分享南极旅游资源方面的正当权益,并争取在国际南极旅游事务上获得更大发言权。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从大国走向强国,中国也正在从极地大国走向极地强国,这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值此国家转型的历史关键期,每一位中国的国民及其管理者,都应看清形势,认清职责,抓住机遇,把握方向,跟上时代,尽快实现自己思想的转型,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重振中华雄风,尽心尽责,团结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