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北京淘游

保险
查看: 24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脱通车 好事?坏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8:3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西藏墨脱公路昨天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我国结束了还有县级城市不通公路的历史,实现“县县通公路”的目标。墨脱公路全长117.3公里,起点为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会处,先后跨越6条江河,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

  10月31日,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西藏墨脱县达木乡波弄贡村,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宣布:墨脱公路正式通车。墨脱公路全长117.3公里,总投资16亿元,起点为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会处,先后跨越波斗藏布江、金珠藏布江、西莫河等6条江河,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经米日和马迪村到达墨脱县城莲花广场。

  2009年4月,投资达9.5亿元的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全线开工。其间,建设者们不断破解雪崩、塌方、泥石流等施工技术难题,将墨脱公路向“高原孤岛”挺进。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墨脱公路已基本达到在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前提下,全年8至10个月通车的建设目标。在正常天气下,从波密至墨脱小车3至4个小时可以到达。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说,墨脱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气候环境艰苦,施工极为困难。广大建设者在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特殊病害处治等方面获得突破,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是我国公路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葛裕涛表示,墨脱公路的通车对进一步完善西藏路网结构,增强区域抗灾救灾能力,对西藏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如今的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已是历史上第五次修建墨脱公路。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墨脱公路历经四次建设,但因地质结构不稳定,区域内雨量异常充沛,公路沿线大量存在泥石流、滑坡、崩塌、雪崩等灾害,墨脱公路屡建屡毁。

  修路缘何“难于上青天”?

  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根据统计,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雪崩等各种灾害425处,平均每公里达3.6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最险天路”之“险”可想而知。

  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

  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气候多变,地质构造复杂,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是常态。进出墨脱必经嘎隆拉雪山,修建墨脱公路就必须打通雪山隧道,这是全线的最难点。

  经历24个月艰辛努力,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打通,全长3360米。为保障行车安全,隧道内设置了8个紧急停车带,每隔1000米还建有长100米的缓坡。

  墨脱公路项目办主任邹宗良介绍,嘎隆拉雪山隧道拥有三个“世界之最”:地质条件最复杂、地下水最丰富、坡度最大。隧道北口和南口海拔高差110米,纵坡达到4.1%,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

  水毁雪崩地震频发

  墨脱公路所在区域,为印度洋季风向青藏高原输送暖湿气流的主要通道,雨量极其充沛,公路80K(公里)前后路段年降雨量达5000毫米以上。

  “由于墨脱公路沿线沟谷深邃、地质脆弱,加上降雨丰富,水毁一旦形成将带动30至50吨重的巨石在河流沟谷中奔涌滚动,对公路造成极大的危害。”参与公路设计的中交二公院墨脱公路设计代表组组长涂运良介绍。

  墨脱公路穿越岗日嘎布山脉南坡,处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上,强对流天气导致冬季多强降雪,其雪线海拔4300米,较西藏其他地区要低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盛夏仍有积雪,极易发生雪崩、冰崩。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邓超介绍,2011年3月,墨脱公路遭遇了3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在沿线8个区段共发生雪崩27处,造成了人员伤亡,机械设备重大损失。

  墨脱属于地震高发区域,根据西藏地震局相关数据,几乎每天均有小震(平均每年发生400余次地震,震感强烈的有5至6次)。2010年12月、2013年4月,在墨脱县城附近发生了4.6级地震。

  科学施工助墨脱走出“深闺”

  墨脱走出“深闺”,离不开公路专家以及施工方科学的规划、先进的技术投入以及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

  据了解,针对墨脱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复杂等难题,工程采用了GPS、航测遥感等多项国内、国际高新技术,确保工程设计建设方案的科学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对于中小型崩塌,设计上尽量根治,首先从路线平、纵面考虑,以避让清方为主;对于通过流通区的泥石流,尽量提高路基,加大沟底纵坡……”邹宗良说。

  时评

  中国梦不会遗忘任何角落

  一条通往西藏墨脱县的“天路”今天正式通车,圆了“高原孤岛”的公路梦,实现了我国2000多个县全部通车的目标,更给墨脱人民带来新的机会与梦想。

  西藏人用“墨脱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来比喻去墨脱比上天还难。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多次修建这条“天路”。如今,墨脱公路建成通车,孤岛有望变宝岛,居住在这里的珞巴族、门巴族等各族人民将告别孤岛时代,这必将促进当地群众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当地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快速发展,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致富,更坚定了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

  墨脱公路通车,让墨脱各族人民世代的期盼变成了现实,体现了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心,生动说明中国梦不断为人民造福的内涵。我国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努力让任何一个边远的地方、任何一个民族公平公正地享有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梦不会遗忘任何角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相信国家会引领更多“老少边穷”地区奋勇前进,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

  背景

  50多年来第5次修建

  西藏墨脱,曾因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打通墨脱公路,倾注了大量心血。50多年来,有200多名筑路工人长眠于此。

  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沿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的道路,俗称进入墨脱的沿江路。动员民工700余人,在帕隆藏布江上修建了一座简易悬索吊桥,继而开挖路基,但因太难太险而被迫停工,结果是“花了80万,死了8个人,修了8里路”。

  1974年,西藏公路勘察设计院人员从波密县扎木镇循人行背运的古道,翻越嘎隆拉雪山勘测至墨脱,确定了修建路线走向,这也是目前墨脱公路的大致走向。1975年开始按这条线路修建墨脱公路,人数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 23:1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以后就不能徒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讨论社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E旅行网 版权所有©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965号-2京ICP备130129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43号

手机版 | APP | 电脑版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