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皇后镇(Queenstown)——奥马鲁(Oamaru)。
这一天是周末,在皇后镇的码头上照例有手工艺术品集市。居住在皇后镇周围的人都带着各自的宝贝来这里摆摊,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闲逛。这些宝贝都是自家设计制作的,各式各样,什么帽子围巾项链手镯陶瓷甜品等等,还有个算命的摊最热闹,围满了好奇的人。
逛完艺术品市场,我们打点行装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奥马鲁。蓝眼企鹅在向我们召唤。再次回眸瓦卡提普湖,皇后镇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期望有一天能回来。
再次经过克伦威尔,在山路转弯处Lake Dunstan让人惊艳,山坡上停留良久,实在不舍得眼前的景色,有什么办法能把这一切装进行囊带回家呢?
从8号公路拐进85号公路,又离开新西兰热门的景点区,这条内陆的公路两边金黄的牧草无比柔软地在风中波浪起伏。
有些已经收割的牧草被打成大大的草卷再蒙上外套存放在库房里,这些是牛羊们冬天的饲料。一路都想拍拍草垛子,却总是被接连不断变化万千的景物牵扯了注意力。在新西兰草垛子只能是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配角。
路过一个叫Golden field的地方,一边青绿一边金黄的景色让人惊呼,可是我却没停车,本来想掉头返回,遭到车上人反对,劝说道:前面还有更美的。的确有更美的景色,但却是不同的景色。安慰自己说:遇到了看到了就好了,不要太贪心。
驶进奥马鲁。
这是我们的在奥马鲁的YHA,和皇后镇巨大的YHA不同,这一家小巧温馨,处处可见主人的用心。客厅的墙上挂了一幅世界地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图钉标识出自己家乡,仔细看了下,来自欧洲的人最多,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的人也不少,中国成都还空白着。
放好行李我们出发去看蓝眼企鹅,时间还早先在奥马鲁城里逛了一圈。奥马鲁出乎想象的大,城中心居然有石头砌筑的楼房,很气派的带着罗马风格。从瞭望台望过去,沿着海岸线奥马鲁延伸出好远。
新西兰有很多不同品种企鹅,分布在岛上的不同地区,本土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蓝企鹅(Blue penguin)、黄眼企鹅(Yellow eyes penguin)和峡湾冠羽企鹅(Fiordland Crested Penguin)。这其中还细分了很多不同种类,比如蓝企鹅就有背部羽毛蓝灰色、深灰色以及嘴部颜色更深的三种不同企鹅。此外还有外来的企鹅品种,比如:帝企鹅、绅士企鹅。
在奥马鲁地区生活的企鹅大部分为蓝企鹅,奥马鲁往但尼丁的海滩上则经常能见到黄眼企鹅的身影。在西海岸的哈斯特居住的是峡湾冠羽企鹅。奥马鲁蓝企鹅栖息地早先是个采石场,岩石被采集来修建奥马鲁港口,留下的岩石缝隙凹槽逐渐吸引蓝企鹅来这里修建巢穴繁衍后代。直到1993年奥马鲁才正式建立了保护中心,由志愿者管理并检测蓝企鹅的活动。
蓝企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企鹅,身高只有40公分左右,体重一公斤。它们生活在海洋上,只在繁殖期和换毛期来到岸上。它们每天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就离开巢穴奔向大海,在黄昏太阳落山之后的微弱光线里返回。每只企鹅并不是每天都出海并返回,常常好几天才回来一次,所以在蓝企鹅中心每天看到的企鹅是不同的,工作人员会观察巢穴清点哪些回家了哪些没有回家。
我们去看蓝企鹅的这一天总共有两百多只蓝企鹅分了好多小组回家。太阳落山后的海面灰暗,我完全没看见它们游动在海面上的一群小脑袋,等我发觉时,它们已经扑向海边的礁石,十几二十只一组,笨拙地跳上岸边的岩石,摇摇摆摆站起身,颠两步停下来,梳理下羽毛,又往前颠两步。它们的巢穴在一块空地后面的岩石草丛里,一组十几只企鹅慢吞吞摇摆到空地的这边,停留下来,不知道是在思考等待什么,然后其中一只走上前,停在空地的一侧,左右观察,似乎在确保安全,然后迅速摇晃着跑到空地的另一头,又停下来观察。这时候一组里面会又出来一只走在最前面,和另一只先过去的企鹅隔着空地相对,再等上半晌,一队企鹅会得到指令一般呼啦啦一起跑过空地,钻过栅栏,各自回家。在这一队企鹅回家的时候,一队队的企鹅前前后后地抵达,在岸边吱吱呀呀地鸣叫。据说蓝企鹅是最擅长歌唱的企鹅,不同的歌声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在岸边的鸣叫是为了不同的种群更够彼此辨认聚集在一起。
大部分的企鹅居住在空地对面的巢穴里,不过也有几只住在岸边的岩石缝里,这几个小家伙摇摇晃晃朝我们的看台走来,其中一只一不小心踩空一脚跌了一跤,笨拙的样子惹得我们忍不住笑起来。当人们慢慢都离开后,工作人员允许我们走近栅栏,与蓝企鹅咫尺相对。一只蓝企鹅站在岩石上好奇地望望我们,又在岩石上蹦跳两步转过头来再瞧瞧我们,一副好奇好玩的样子,工作人员说这只企鹅最喜欢人了,只要还有人在,它就不回窝,会一直陪着玩儿,直到所有人离开。另一只草丛里的企鹅也是有趣,小脑袋拼命想从栅栏里面钻出来,钻不出来换一格再钻,惹得几个人屏住呼吸看着它恨不能上前帮帮它。
蓝企鹅不允许拍照,怕声音和光线惊扰到它们,所有它们的可爱只能自己亲自去看去体验。
网站上找了几张蓝企鹅的照片。
1月29日:奥马鲁(Oamaru)——莱克特卡波(Lake tekapo)。
从Oamaru出发,离开1号公路进入83公路,连绵的牧场上牛羊成群,大型的自动洒水车正在工作,水雾朦胧地落在草地上。再往前不久,沿途的冰川湖波像一串珍珠串在公路旁。其中比较大的有 6个,按进山的顺序分别是Lake Waitaki,Lake Aviemore,Lake Benmore,Lake Ruataniwha,Lake Ohau,和 Lake Pukaki。其中Ohau需要拐进支路才能看到。途经第二个湖泊Lake Aviemore忍不住下车停留,一路来看了无数的湖泊却还没有看够,依然为之倾倒。
牛奶一样的湖泊:
眺望库克山:
抵达莱克特卡波(Lake tekapo),远处是有名的好牧羊人教堂。
在莱克特卡波我们的Motel是湖景房推开门,就是美丽的莱克特卡波。
落地门上映着的还是莱克特卡波。
往湖岸走几步,还是莱克特卡波,怎么看都看不够的莱克特卡波。
旁晚的莱克特卡波:
入夜的莱克特卡波:
清晨的莱克特卡波:
在Metal稍事休息,我独自溜达到公路的尽头,树林里开车房车来的人在读书休息,湖面上拉着船来人在水上滑水。小巧很想玩玩滑水,我去打听了一下,人家都是自家人拉了船来玩儿的,并没有专门的运营公司。
沿着莱克特卡波闲逛,领略莱克特卡波的千姿百态,它无愧于任何给予它的溢美之词。画面中的这个花叫鲁冰花(Russell Lupins),被哥特一路上叫它羊羔花,12月中下的湖畔会开得漫山遍野。
拐进莱克特卡波湖边的前往约翰山顶的道路,满山的牧草映衬着蓝天白云。
约翰山顶建有一个天文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莱克特卡波全景,在晚上更是世界上最佳的观星地之一。
天文台附设有咖啡店,面对美景喝一杯咖啡或者热巧克力,人生能有如此的经历真是再无所求。遇见带着孩子来玩的客人,小小孩子的笑脸像湖水一样清澈透明。更有大哥哥带着小妹妹,一付自豪的摸样,不停拉着小妹妹的手和我们打招呼,又尽心尽职地带着妹妹到处玩儿,他们的爸爸妈妈坐在一边,喝着咖啡尝着甜点丝毫也不操心。
入夜,拉了小巧和哥特去好牧羊人教堂看星星。只能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南十字星清晰地挂在天空中,巨大的银河横过天际。没学会怎么拍星星,马马虎虎拍了张,还是能看到猎户座,和在北半球看是相反的,猎户的腰刀冲上了。
1月30日:莱克特卡波(Lake tekapo)——基督城(Chrischurch)——阿卡罗阿(Akaroa)——利特尔顿(Lyttelton)。
离开湖区到基督城1号公路是最近的道路,不过我们拐入77号内陆观光公路走了一段,但是比较一路的美景这条观光公路逊色多了,不久我们又拐会1号公路。
新西兰不愧是长白云的故乡,每天都有变化莫测无穷无尽的云彩伴随我们,诧异这个星球怎么会有没有穷尽的变化与美丽。
我们在基督城迷失了方向,经历一路的地广人稀,忽然来到的城市让人不知所措,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了一阵后我们决定离开城市前往美丽的海湾阿卡罗阿(Akaroa)。但这路线太长了,车上除了司机不得不瞪着眼开车,其余人睡成了一片。在阿卡罗阿(Akaroa)稍作停留,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利特尔顿(Lyttelton)。
我很喜欢我们在利特尔顿住的这家酒店。这家1870年修建的Governors Bay Hotel 是新西兰最古老并且仍在营业的酒店之一,还是2010年和2011年新西兰地震后利特尔顿地区幸存的两家古老建筑之一。虽然古老但并不简陋,房间简单舒适。长长的露台面对着海湾,还有望远镜可以在晚上观看星空。新西兰的最后一晚静谧舒适,街灯在凉凉的晚风中燃起,怅然若失的想到第二天就要踏上回程。
1月30日:利特尔顿(Lyttelton)——基督城(Chrischurch)国际机场
在新西兰的最后一天清早起来乌云压顶,寻农产品市场未果踏上回程,山坡上只见基督城被乌云笼罩,天地的连接处也是城池的边缘,新西兰最后一次呈现出它的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