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oywx 于 2017-3-1 11:47 编辑
临睡前吃了打包的薄饼,可能是因为太多凉油下肚,睡了一个多小时就醒来开始拉肚子,拉了一夜,期间极其犹豫第二天还要不要徒步,万一在山上病情加重怎么办?还好带了药,连吃两遍,到了早上,感觉好多了,决定按计划行事。 Trekking队友:没决定下一站去哪儿何时结束旅行,每天做十五分钟左右冥想的32岁英国素食肌肉男,像头倔驴子般一路埋头拉练;两个从伦敦银行辞了职,旅行六个月后去澳大利亚上班的英国女孩,21岁一身壮肉的看上去倒似27岁小巧女的姐姐;一对德国码农,上大学免费,打工挣得吃饭住宿费,31岁男生飞到中国与在上海工作的21岁女友汇合周游。英国人的颜值和英剧里一样,甚至都不用美国人出面,被德国情侣秒杀。不过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舒服噻。
他们和奥威尔《缅甸岁月》里的前辈一样,来到这里却对不愿了解和接触本地人,画地为牢地边生活边报怨。全程埋头苦走,如果前面有队伍就一定会超过去,如果走到最前面就带着所有队伍狂奔,每次休息,吃完饭,再休息好久,其他队伍才到。到了目的地或休息点自己人围坐着喝酒、吹牛,对周遭环境和当地居民偶尔拍几张照片,好浪费!真不知道这样子几个月地旅行为了什么?告诉别人刷了几个国家,泡了多少个吧,哪国的东西更难吃? 我一路远远吊着队尾东瞅西望左顾右盼,停停看看,时不时问问向导。以为自己是路上唯一的东方trekkinger,第二日早上休息点接上一对坐皮卡来汇合只走两天一晚的韩国退休夫妇,路上又拣到一个掉队的越南女孩和一个印裔女孩。 在想反正90%的路程都在平坦的乡间公路上行走,可以提议摩托车或电单车游览全程,可能机器声会被徒步的人嫌弃,或者牛车游更适合些。欧洲人却和向导说其实两天的行程出发早点儿,休息短点,一天就可以走完啦!
第一天从卡劳走到Kyauk su村,大部分时间在山脊上,看着下面大片大片的田地、村庄,正是收获生姜和辣椒的时节,时不时一片红土地、绿山坡上会出现一片鲜红的补丁,村民在地边晾晒辣椒。刚出发时,向导会介绍路边的草木,哪种可食用,哪种可止痒药用,说沿途遇到特别的植物都会指给我们看。可惜后来他们一路领先地只顾走路,向导再无机会。中午11点刚过就到了吃午饭的地方,徒步三天有一个厨师骑摩托带着食材提前到休息点为三四个队伍做饭。中午炒面炒粉配汤和水果,晚上炒五六个蔬菜加一盘鱼或鸡,为了照顾游客的口味,都做得很淡,远不如街市上的。12点吃完饭,向导说日头当空,太热,休息到1点半出发。躺在半坡太阳下用薄羽绒遮着头午睡,被向导叫醒时满头汗,我们出发时,有队伍才刚刚吃完饭。 下午继续沿着乡间公路走,偶尔穿穿村,走走山脊,中间只在一个悬崖边休息了一次。村里有少水泥房,还有一家正在盖房,向导说大部分村里青壮年都在城市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 忽然寂静的山路传来移动喇叭播放的歌声,过了一会儿,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原来是沿路进村卖雪糕的。
四点就到了晚上住宿的村子,没想到是这样简单的路线,只因埋头走路赶得好累。边走边想,他们真好意思用trekking,博卡拉那种无数阶梯,不停上山下山,还有冰雪覆盖的路线也只是hikking。
山上冲凉是在三面围起的露天储水池边,用盆子舀水往身上倒,三个英国人轮流去冲洗,我直接放弃,用湿纸巾抹身换衣。 太阳一落山,更冷了!他们拿了啤酒冰在水里后再饮,我拿着保温杯到厨房要了开水来喝。一路上,他们嫌柴火烧的水有异味,其实就是烟火气啦,不肯喝厨师专门煮的红茶、绿茶和奶茶,我一个人乐呵呵包饮一壶,后来又有韩国夫妇一起分享,亚洲人民是一家。
村里房子多是篾片搭起来的,家徒四壁,生活极简,没有公共用电,各家自有电力系统,每个房间一盏节能灯,英国小伙子找主人给手机充电后早早独自躺二楼地铺上网。 其他人烤着竹竿树枝烧的火,喝着啤酒、热茶看星星,满天繁星,没有小小的节能灯亮着就更好了。屋里屋外连一张凳子都没有,屋里要么蹲着,要么直接坐地上,院子里用木板搭了张长桌,粗笨的木长椅,坐着极其不舒服。
邻居小孩一人裹一个毯子,光脚夹着人字拖来烤火,几分钟后陆续散去,四下里黑漆漆的,以为他们回家睡觉了。过一会儿又过来了,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串门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