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北京淘游

保险
查看: 61403|回复: 1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出埃及记(2011年国庆埃及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1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清远
本帖最后由 imsmart 于 2012-8-28 14:11 编辑

引  子
把游记名字取为《出埃及记》,实在是有点托大了,希望能凭此吸引一些注意力。
真正的《出埃及记》是《旧约》中的第二大章,一开始,残暴的埃及法老下令把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丢在河里,唯独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收养,成年以后的摩西被耶和华所启示,决心拯救在埃及人重压下的他的同胞,耶和华先后降下水变血之灾、蛙灾、蝇灾和雹灾都未能使法老有所悔改,于是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法老派兵追杀,被获得耶和华帮助的摩西淹没在海中。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后,耶和华在火中降临,并传下十诫。

8月底初定了国庆去埃及的行程,9月初,新闻报道埃及的局势不稳。大家都有点忐忑。与自己对这个尼罗河畔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期待之情相比,似乎那点小动乱并不算什么,出发前一直安慰同去的旅友:国家旅游局都没有禁止那边的旅行团,怕什么?
2011年9月30日凌晨,飞往开罗的MS959航班正常起飞,漫长的11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到达非洲大陆的北端——埃及开罗。

第2天
次日清晨,航班安全降落开罗机场,虽然一夜都没睡好,但兴奋之情还是把疲惫给掩盖得一干二净。行李搬上车后,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埃及地陪“李小龙”就带着我们踏上了去亚历山大的行程。“小龙”号称会说阿拉伯、意大利、土耳其语和汉语,虽然意大利、土耳其语我们无从验证,但不可否认,他的普通话讲解,为我们接下来的行程增色不少。
穿过开罗旧城区一路往北走,不得不否认,城内真的是“脏、乱、差”。穆巴拉克“统治”多年,仍然是这个样子,真的开始对我们的“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有稍稍的改观。
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地处地中海的南边,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国第二大城市,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200多公里、距希腊最近的岛屿不到600公里。
历史上,它是一座很有名的城市,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定此为埃及首都,后于公元前305至前30年转成为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当时它是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宫殿占全城面积1/4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图书馆)。可惜图书馆最后在宗教战争中被毁。
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后,亚历山大城衰落了,现在的亚历山大城保留下来的古迹已经不多了,让你难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希腊和罗马都已成为过去。但仍有值得一游的价值,如我们参观的夏宫、灯塔遗址、庞培神柱、古希腊罗马圆形剧场。
亚历山大城的第一站是蒙塔扎宫(Montaza Garden),又称“埃及夏宫”、“蒙塔扎宫花园”、“蒙塔扎花园”、“法鲁克夏宫”等,位于狭长的亚历山大城东北角,北望地中海,它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建筑融合了佛罗伦萨与土耳其风格。类似于我们中国的故宫,当然,规模是无法与故宫相比。宫殿俯瞰着地中海,蔚蓝无比的地中海,让大家彻底把一路的疲累都忘记得一干二净。海边洋房、地中海海景马上成了我们绝好的背景板。除此之外,周围的枣椰树林(果实叫“椰枣”)也引起了兴趣。回来百度,才发现它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作粮食、制糖、酿酒、榨油,而且在阿拉伯神话中用重要的地位。

阿拉伯有句谚语:椰枣树是阿拉伯人的母亲、姑母和姨妈。意思是指:椰枣树给了阿拉伯人最大的恩惠。



由于亚历山大城就面向地中海,因此有诗人称之为“地中海新娘”。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对面还专门有一个“地中海新娘”的雕塑,它是亚历山大城的地标。造型是一只公牛怀抱着一个美女。公牛代表地中海,美女就是亚历山大城。可惜公牛的牛角已经缺了一只,只能在网上找来完整的雕像照片。

与夏宫面海而对的就是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它在世界七大奇迹中名列第七。远在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灯塔建建于大约公元前270年,用了40年才建成,塔高135米。当时,亚历山大灯塔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字塔,人们一提到埃及,首先想到的是雄伟神奇的灯塔,而不是金字塔。从公元前281年建成点燃起,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近千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火焰灯塔所未有过的。往昔照亮港口的灯塔,在经历回教军破坏、14世纪的地震之后,这座有1500多年历史的灯塔终于完全崩落,全无踪影。灯塔所在的小岛叫法罗斯岛(Pharos),此后欧洲用Pharos一词来表示灯塔和航标,可见这座灯塔是多么有名。
在遗址上重建的是卡特巴城堡城堡,里面是航海博物馆,虽然灯塔不在,但其名气依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缅怀。
庞培神柱(Pompey’s Pillar)位于亚历山大城西南角,在塞拉皮雍神庙(Serapeum)遗址之内,高27米、重约500吨,是从一整块的红色花岗岩中雕刻出来的。把这么重的柱子竖立起来,而且历经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古埃及人的智慧,令人佩服。
神柱又称骑士之柱(埃及语萨瓦利神柱),是为纪念原来在罗马皇帝戴克里的。至今,柱脚上仍可看到刻有的纪念性文字:“为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守护神,公正的戴克里先皇帝,波思吐莫斯立此柱”。
至于被称为庞培神柱,纯属误解:公元前48年罗马大将庞培打败仗后逃到埃及并死于埃及人之手。后来欧洲十字军侵入埃及时,误认为当年庞培的骨灰就保存在这根巨柱的柱顶,于是将这根柱子称为庞培神柱。想不明白,为什么埃及人不为其正名为“戴克里神柱”?
神柱矗立山坡上,前方是两个小狮身人面像,是希腊时代“埃及艳后”特意命人从卢克索运过来的。当时估计是用于守护神柱的。可是如今,斑驳陆离的石柱、狮身人面像在一片遗址中,却让人感到特别的落寞、孤寂。
庞培神柱山坡底下,其实还有地下图书馆、神像—阿皮斯圣牛雕像,可惜小龙没有带我们去,一一错过了。

此后去的古希腊罗马圆形剧场(The theatre of Ancient Greece),匆匆的10分钟外观,并未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感觉与电视、电影上看到的圆形剧场,区别太大了。

从亚历山大返程回开罗的途中,我们刚好碰上了当地人礼拜结束,纷纷从各类清真寺里涌向大街。…….伊斯兰国家的人民对宗教信仰的那份坚持,让人钦佩。
飞机上没睡好加上连续的从开罗直奔亚历山大、又从亚历山大赶回开罗,多少让人有点疲惫不堪。外国的中餐跟国内的小店都是无法相比的,虽然在出发前跟大家“强调”多次,大家将信将疑。当在“王朝”用过在异地的第一顿Chinese Food后,大家终于承认这个事实,因为最美味的竟然是从国内带过来的袋装榨菜。
在开罗入住的是Movenpick Pyramids 酒店,离宏伟的Giza金字塔不过区区3公里,以至于在酒店的天台酒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评分

参与人数 13财富 +138 收起 理由
amay501 + 10 羡慕,希望也可以去看看金字塔.
bg3bel + 10 感谢共享!
faye + 10 你肿么去了这么多地
E旅行网 + 18
风季灵 + 10 赞一个!
Ddonie + 10 感谢共享!
翻滚吧豆美酱 + 10 赞一个!
鱼鱼 + 10 很给力!
曾柔 + 10 赞一个!
申城路由 + 10 感谢共享!
qiuxiang424 + 10 很给力!
稀罕你 + 10 赞一个!
广州小蚊子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6 分享分享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清远
本帖最后由 imsmart 于 2012-8-28 14:10 编辑

第3天


     今天的行程的重点是参观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是在19世纪末由法国的埃及学专家玛丽亚特·巴莎主张兴建的法老艺术作品的宫殿,位于尼罗河畔的解放广场。进入博物馆大院铁门的那刻,你就能感觉到博物馆的“小”。怎么那么多石碑、石像都放在博物馆外面,任其风吹雨淋啊?当进入博物馆之后,你才发现博物馆之“大”。

     博物馆的几十间展室里,按年代陈列了各式的展品: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第1层陈列公元前27~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第2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不愧为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

     自1902年建成开馆以来,博物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埃及各地文物开发的深入,现在的博物馆早已不堪负重。新的埃及博物馆已经在胡夫金字塔的附近开建,预计2015年8月建成开张。

    埃及几千年的历史,仿佛就浓缩在这些展品中。可惜时间有限,此行只能在小龙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些主要的展品: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立像,四个几个人高的立像就摆放在大门门厅的四角。阳光从通透的大厅顶部照射在立像身上,让人对这个似乎在静静的守护着博物馆里面的各类展品。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虽然馆藏的只是大英博物馆真品的复制品,但也不能否定其价值。它是解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靠线索。上面由3段文字构成,从上到下分别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草书体代摩提库和希腊文字。通过对3种文字的比较,才能成功解读象形文字。

     图坦卡蒙法老的宝藏,这是2楼展厅中最受欢迎的展品,包括:法老的黄金面具、有公牛装饰的睡塌、法老立像、法老宝座、头冠等,都是金光闪闪。尤其是黄金面具,在特意调暗灯光的展厅内,黄金的色彩更显耀目。所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宝藏的发现者:美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耗费了6年的时间寻找图坦卡蒙陵墓,正准备放弃时,终于在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找到了开凿于岩石内的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而这个陵墓,是埃及3000多年历史里,唯一保存完整的法老陵墓。

     木乃伊,《盗墓迷城》电影系列,让世人对木乃伊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次特意花钱进了木乃伊展厅一探究竟。展厅里10多具各年代的木乃伊静静的躺在恒温箱里,但是每个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估计它们也没想到,自己生前怎么也是个法老(相当于我们的皇帝),几百、上千年后,竟然会躺在箱子里,任人评头品足,谁受得了?里面保存得最完整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遗体。

     草纸,用纸莎草的纤维所造的纸。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神庙的石刻上,都能看到很多纸莎草的雕刻。古埃及人利用这种草制成的纸张,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材料,曾被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使用,历3000年不衰。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纸草造纸术。

      午餐是在一家周围环境有点荒凉的中餐厅吃的,大家惊奇的发现菜式跟昨天的晚餐是几乎雷同:西红柿蛋花汤、烧茄子、炒鸡块、红烧罗非鱼、洋葱炒牛肉….。当然,最美味的还是自带的榨菜。午餐过后,就是直奔洪加达—依红海而建的城市。印象中的埃及,总是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尼罗河等象征性名字所缠绕,来了两天,色彩不是沙漠的浊黄就是建筑的土黄。直到有今天,驱车前往洪加达的途中,在漫长的车程中,不知从何时开始,单调的黄色之外有了一抹绵延不断的湛蓝,像一条蓝色的带子躺在黄色的土地边……公路是沿海岸线修建的,几百公里的海岸线,以至于开始看到海还有点雀跃的大家,1、2个小时之后,都已经进入梦乡了。
     出发前,一直很期待看红海的日落,可惜到达酒店时,已经是炫月高挂了。以至于后面的两天,都起了个大早看日出,以弥补没看到日落的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8 14:25: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精彩呢,等着看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8 14:2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马克一下,埃及,偶的大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8 14:34: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辽阳
期待美图! 楼主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8 14:35: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美图美图,偶要看金字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匿名  发表于 2012-5-8 14:36:41
图片图片 我要看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4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清远
                                                                                                  第4天
     按原来的行程,今天是自由活动,因为自己计划只参加夜游尼罗河的项目。最终还是报名参加了游船出海及游览沙漠的自费活动。经过一天的玩乐,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英明的。

     第4天是自由活动,所以大家都可以晚点起来。但是我自己选择起了个大早,就为了去海边捕捉红海的日出美景。
     5:30,与海平面相接的天空已经泛白。海边有点清凉,安静得只有海浪拍到沙滩上的“沙沙”声。几百米的海滩上只看到2、3个身影,估计跟我一样,都是早起来看日出的。
     5:35,天空已经有点微微的胭脂紫,“鸭蛋黄”开始慢慢的从海面露出头来。
     5:39~5:40,短短的不到一分钟里,海水原来越亮,朝霞自淡而浓,由橙黄、玫瑰红到橙红、绯红,圆圆的、黄澄澄的“鸭蛋黄”似乎在之前已经憋足了劲,一下子就从海里面蹦了出来。海面也从深蓝、泛白,变成了金色一片。在绚丽的朝霞映照下,这一刻的红海真的变成了红色的海。这一幕幕美景随着快门不停的摁下,得以永留。
早餐后,大伙就坐着小面包去市里面的游船码头。看得出,大家都很期待。罗总的仗义和小龙的努力,我们一团9个人得以独自包租一条船,大家可以毫无隔阂的玩乐。
     刚到码头,“哇….,好蓝的海”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这句话。红海,真的是我见过的最蓝的海。红海的海水非常蓝,蓝得轻盈妩媚,是那种近乎透明的蓝绿色,让人哪怕只看过一眼,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想,当然包括我们9个人。
小孩子一定会问:为什么红海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红海名字的由来一直有多种说法:一是因为倒影在海水中的西奈山岩在日照下发出炫目的红色;一说是红海被阿拉伯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包围,是真正的沙漠中的海;还有一说是古代西亚人眼中,黑色代表北方,红色代表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还有一说是海内的红藻曾季节性地大量繁殖,整个海面都变成了红褐色,因而叫作红海。

     很幸运,得以在红海献出了自己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游船出海,第一次浮潜,第一次看到会动的珊瑚,第一次喝到那么咸的海水,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海鸥,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蓝…
      救生衣的设计不合理,第一浮潜的不适应,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如此,我还是两次浮潜都参加了。海底的珊瑚上附着很多海藻、海葵、海胆、螃蟹等生物,色彩斑斓的鱼群围着珊瑚游来游去,海水在光影映照下,变幻出湛蓝、黛青、碧绿。在这样的景致中,游艇再舒适奢华,呆在上面也是浪费。恨自己此时此刻不能化作一条鱼,与色彩斑斓的珊瑚为伴,与欢快嬉戏的鱼群共舞。

     出发埃及前,在网上找到了这样的资料:美国《读者文摘》曾有文如此赞叹:“在红海,如果你想证明上帝存在的话……你只需有一套潜水道具便够了,因为就在海面下,有个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世界,那是只有伟大的艺术家、全知的科学家、万能的大主宰才能创造得出的奇妙世界。”当时将信将疑,但是经过两次浮潜,我对上面的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浮潜让我、成成、LuLu都受伤了,可是我想,身上的伤疤似乎更能让我们对这次浮潜难以忘怀。
忘了船上水手的名字,他们很体贴:在浮潜前用海鱼的内脏吸引海鸥下来给我们拍照;在浮潜时不时的清点人数,以免我们在海上迷失了;在珊瑚密集点指示我们观看。没有他们,这次出海会失色不少。借此机会,谢谢他们。

     游览沙漠是今天的第二个项目。
     洪加达真是个神奇的城市,一边是红海、一边是沙漠。我们这边才从海里钻出来,那头就扎进一眼无尽的沙漠里狂奔。看着两旁跌宕起伏的沙丘和石山,视野完全被黄色所占据。此时此刻,你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神奇,怎么能将黄色、蓝色结合得这么极致。
     由于气温并不算太高,没能看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不过,人体冲沙倒也让人大呼过瘾。沙丘的沙是那么的细、那么的软绵绵,双脚踩上去,细沙马上从脚趾缝往外流,脚掌马上就陷进沙中。我们的丽丽也放下了矜持,直接就“大”字状躺了上去。从沙丘上往下冲的短短几秒,无疑是速度与激情兼并。
     冲沙后是去拜访一個沙漠的游牧民族,其中骑骆驼是必不可少的节目。骆驼——沙漠之舟,有了它,这些民族才能得以在沙漠中游牧、迁徙。我们都是一次坐骆驼,兴奋之情难以抑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也谋杀了我们不少的菲林。
探访的这家子,在沙漠生活的几乎就是老人、女人、小孩,壮年们都到城市打工了,但还是必须在家族内完婚,因此整个家族都是同一血系的。这在现代社会难以想象及被接纳,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民族里面古老传统的坚忍,才可能让这些游牧民族在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面留存了下来。在沙漠里,吃、住都靠天,物质很疲乏,但是小孩子脸上永远都是笑容,是不是在告诉我们“愈简单,愈快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45: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清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4:47: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清远
本帖最后由 imsmart 于 2012-5-8 14:48 编辑

第5天
        第5天的主题是神庙之旅,它们都在卢克索市。
        卢克索似乎就像是一个海滨小镇,粗犷的热带植物沿着尼罗河水延伸开来,路的两边都是各种颜色的杜鹃,远比BRT沿线只有单调的红色杜鹃惊艳。每一个路过的埃及人都很热情,不停地向我们摇着手,即使我们还在车上。
难以把一路所见与埃及古城这个称号对等起来,但它的确因埃及古都底比斯遗址在此而著称,是古底比斯文物集中地。
第一站是卡纳克(Karnak Temple)神庙
        古埃及人把卡纳克称为“伊佩特——伊苏特”,意思是“至乘之地”。它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个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Mut女神,现在尚未发掘。
        神庙的大门其实就是两堵墙,中间留了一条缝。墙壁上有几千年前的壁画。在最初看到神庙的大门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感慨,但当我们向里面走去时,我伸长脖子,张望“缝隙”后面的建筑,那种幽暗的模糊的狭长的感觉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事实说明,这种敬畏之情产生的完全不是时机,因为我们很快到达了使人目眩神迷的“立柱大厅”(Great HypostyleHall)。这真是一个千古奇观,让人叹为观止。我感觉自己好像置身在一个庞大的石柱森林中,所有的石柱排列的宏伟雄奇,荡人心魄。
        请看看下面这些数字: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形象地说,卡纳克神殿的体量可以装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竖有134根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至今屹立不倒,似乎就像是拉姆西斯二世那支无比强大的军队一样,守卫着这片土地。殿内石柱有如原始森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被横梁和柱头分去一半后,光线渐次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偌大的神庙,除了那134根石柱让人印象深刻外,高耸的3座方尖碑(还有一座是躺着的)就让我有点回到过去的感觉。因为曾经在法国协和广场见到过一座金光闪闪的方尖碑。经小龙讲解,才知道其中缘由:法国的方尖碑是与埃及“交换”而来的,交换的筹码是一座钟表,据说只走了6天就坏了,直到今天法国也没有提供“保修”服务。这座早已停走的钟表至今还在阿里清真寺的钟楼上,与协和广场上的方碑一起记录着这宗法国与埃及之间的公平交易。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方尖碑的身影:梵蒂冈、土耳其、英国等。身处异国的方尖碑,似乎在诉说着埃及过去那段征服和被征服,掠夺和反掠夺的历史,让人概叹。
(虽然小龙当时有讲解方尖碑是如何竖起来,但是当时还是没弄清楚。特意回来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解释如下:它的竖立是建好基座后,在基座两侧建石堆,在两石堆间填沙,方尖碑通过一侧石堆斜坡拉到石堆上,再将碑的下部往下拉,使之落于沙中,再从预先造好的隧道中将沙子挖出来,碑就依靠自身的重力落入坑中而立了起来。)

        第二站是卢克索神庙(Luxor Amon Temple)
        卢克索神庙,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卢克索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柱厅、方尖碑、放生池和诸神殿构成。塔门是神庙的主要入口。在塔门两侧矗立着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门两侧的两尊高达14米,但是让人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两尊雕像了。
        来到卢克索神庙,首先看到的是如城墙般高大的神庙塔门,原来在门的两侧矗立着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目前只残存了三座,其中靠塔门两侧的两尊坐像高达14米,其中的一尊面部已经残缺了。
神庙门口的广场上,原本有两座方尖碑,可惜现在只剩下一座,另外的一座就是上面提到的,已经“交易”给法国政府了。福楼拜曾经这样谈起它:“它该感到多么厌倦……它也一定会想念尼罗河畔的故乡。
        走进卢克索神庙的塔门,就是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入口处是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柱廊,14根16米高仿古埃及纸纱草捆扎状的石柱,分列两排高高耸立。庭院四周三面建有双排的雅致石柱,柱顶呈伞形花状,既雄伟又典雅。残存的遗迹中有一幅浮雕,描绘了艾米诺菲斯三世法老由神引导着步入圣殿的情景。穿过庭院是一个大厅和侧厅,中央大厅东面实际上是一个小礼拜堂,四周石壁上的浮雕描绘着穆特穆伊亚女王和阿蒙太阳神象征性结婚并产下孩子的情景。
卢克索神庙的门前,有一条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不说不知道,原来经考证,这条大道是直通卡纳克神庙的,意味着两座神庙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可惜现在这条中轴线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古北京的中轴线上有永定门、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建筑。两者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站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殿(Temple of Hatshepsut)——女王大殿
        导游称之为“爱吃醋”,它是埃及唯一的女法老王神殿,坐落在帝王谷的东侧数公里处,面向尼罗河,气势雄伟,规模浩大。从风水学来看,真正的“背山面海”,不愧后人把其称为埃及的“武则天”。
女皇大殿是一座三层式的神殿,主体建筑完全适应山崖谷地环境特点,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以一种优雅的效果显示其统治的长治久安。神殿环伺在谷地中,背后的峭壁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景致十分壮观。虽然历经3500年,大殿主体建筑依然保存完整,廊柱和通廊墙体上的细腻浮雕仍然清晰可辨,内容丰富,有女王远征的情景和宫廷争端等描绘。

        在回洪加达的途中,我们停车片刻跟孟农巨像短暂合影。估计这也是唯一免费的古迹了。孟农巨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国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原来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巨象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

        一天神秘的神庙之旅,我深深的体会到埃及人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已经让我足够的震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讨论社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E旅行网 版权所有©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965号-2京ICP备130129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43号

手机版 | APP | 电脑版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