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桥从十四世纪下半叶的查理四世时期开始建设,于十五世纪初文赛斯拉斯统治时期完工。1357年,当时波希米亚王朝的建筑师彼得·帕尔勒日,被国王查理四世钦定在伏尔塔瓦河上设计并建造一座石桥。圣旨一到,这位年仅27岁的来自比尔森的年轻人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 大桥造了漫长的六十年,年轻人最终没看到他设计的大桥的落成,但是他的"作品"在500年后却成就了波希米亚历史上两位最具魅力的天才—斯美塔那和卡夫卡。
在查理大桥边坐落着斯美塔那的故居,1874年秋天,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因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生命。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后来作曲家的这些感情全都被凝聚在了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中,《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最著名的乐章就叫做《伏尔塔瓦河》。
卡夫卡把布拉格称作“带爪子的母亲”——不论走多远,都要被母亲的“爪子”抓回到身边,他把查理大桥称之为是他生命的摇篮。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卡夫卡去世后,雅努斯出版了著名的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雅努斯在书中写道:"我经常会为卡夫卡如此钟情查理大桥而吃惊,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捷克著名的思想家米哈尔说:"他的生活就是在桥上或桥下"、"只有看了卡夫卡的作品,你才会理解这个犹太人对查理大桥的情结。比如《城堡》、《变形记》还有《走过来的人》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情。"这份源于查理大桥的乡情,终于在卡夫卡死去十年后感动了捷克人。1944年纳粹占领捷克,卡夫卡所有的作品全都成了畅销书。而到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当另一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投奔西方后,卡夫卡的乡情文学更是成了捷克人爱国行动的精神寄托。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没有了祖国,而卡夫卡不但有祖国还有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