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旅行网-北京淘游

保险
楼主: 326niniww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享受南半球的阳光,澳洲精彩游(106楼热气球竖着进横着出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4:56: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27 编辑

    上精华了!下午2点多,酒足饭饱, 我们决定先去看Loch Ard George,然后去Gibson steps,最后去The Twelve Apostles看日落。    

天气还是有点阴,不过不时放睛一下让你美一美!
Loch Ard George

1、 Loch Ard George
     这一带的海岸,礁石林立,不少轮船在此触礁,留下了不少沉船遗迹(shipwreck),Loch  Ard号帆船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一切还得从爱尔兰说起,Eva Carmichael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她父亲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移民到澳大利亚,希望那里绚烂的阳光和干燥温和气候能够妙手回春(很多欧洲人都相信澳洲的阳光有这样的奇效,现任澳洲女总理吉拉德本来出生在英国,小时候身体不好,他父亲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全家移民到了这里)。1878年初,他们登上了驶往墨尔本的三桅快船Loch Ard号。这艘船建于1873年,长度将近80米,排水量大约1700吨,曾经去过三次澳大利亚一次印度。Loch Ard属于一家苏格兰的船务公司,船的名字就是当地一个淡水湖的名字。3月2日当这艘船离开英国的时候,船上一共载有36名船员和18名乘客,这些乘客大多数都是Carmichael家族的成员,除了这些乘客外,船上还装载了一些准备运到墨尔本的货物,包括名贵瓷器,钢琴,糖果,床单还有一些铁轨联接件,总价超过5万3千英镑。船长是时年29岁新婚不久的George Gibbs,他出生在一个水手世家,父亲William也是一位船长。船员当中有一个18岁的学徒Tom Pearce,小伙子的经历很有意思,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船长,曾经航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航线上,1875年他驾驶的“古登堡”号在昆士兰外海触礁失事,老Pearce在事故中丧生。这件可怕的事情并没有让Tom胆怯,他依旧选择了水手这个行业。
      1878年6月1日,经过13个星期的长途航行,Loch Ard号已经抵达维多利亚海域,如果不出意外,一两天之后他们就能看到墨尔本的海岸线了。这一天的凌晨,海面上笼罩着厚厚的迷雾,Loch Ard就像一只落入牛奶杯的小虫子一样在海面上滑行。船长极力设法弄清楚船只真实位置,他看不到预期中的Cape Otway灯塔,结合指南针的读数,他判断现在他应该航行在远离大陆的外海之上。凌晨4点钟,当迷雾散去的时候,船长马上被眼见的场景惊呆了,船头前方2公里的地方就是一片犬牙交错的悬崖,悬崖下面林立的礁石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画面。船长马上下令调转风帆方向,同时放下船锚,希望能够让船调转方向,驶向外海。不过已经为时太晚。Loch Ard号被海浪卷入林立的礁石阵列。这个地点就在今天大洋路上的十二门徒景点西面几公里的地方,这些动人心魄的风光在George Gibbs眼中却是世上最狰狞的景象。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Loch Ard号重重地撞击在岸边的一个小岛上。
      巨大的撞击力让船上高达45米的桅杆瞬间折断,跌落在甲板上的桅杆让几名不幸的船员瞬间丧生。情急之中船长Gibbs下令放下救生艇,然而此时甲板上已经一片狼籍,船员们用尽全力也仅仅放下一艘救生艇,小艇下水的瞬间就被海浪打翻。沉重的撞击破坏了Loch Ard号的船体,在滔天海浪中渐渐失去平衡一点点滑向深海,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撞击发生的瞬间,Eva Carmichael正呆在甲板下的船舱内,她冲上甲板,想看看发生了些什么,这一举动救了她的性命,她的家人和那些仍然呆在甲板下的船员和乘客一起被这艘铁船带入冰冷的大海,全部遇难。落水之后,慌乱之中Eva抓住了一根船帆的撑杆。借助这根木杆的浮力,Eva在风浪中苦苦挣扎了5个小时,后来她被冲进海岸上内凹的一个小峡谷内,这个峡谷后来就被命名为Loch Ard峡谷。峡谷的末端是一个平缓的沙滩,里面风浪稍微缓和一些,不过此时Eva已经耗尽了全身的力气,无法踏上沙滩,只能在海面上漂浮回旋。恍惚之中Eva发现沙滩的石头上似乎有个人,于是大声呼救。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船上的学徒Tom Pearce,他被船长指派去放下救生艇,救生艇倾覆之后他也随即落水,不过他随即抓住了救生艇的一角,最后得以幸存。听到呼救后,Tom冲进海里,奋力将Eva拉上岸。
      今天Loch Ard峡谷有个木质阶梯,大家顺着阶梯可以走到峡谷底部的沙滩上。即便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峡谷内依然翻滚着滔天的巨浪。Eva和Tom能够漂进峡谷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附近海域几乎都是犬牙交错的悬崖,只有在这个峡谷的尽头才有一片平坦的沙滩。如果不是漂进这个峡谷,要么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因为力竭或者体温过低丧失知觉后溺亡,要么在刀切斧剁一般的悬崖上被撞得粉身碎骨。




可以走下去,这就是Eva得救的Loch Ard峡谷



沉船遗址










走过、路过,再也不能错过了,每一条岔路我们都走了一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4:59: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33 编辑

又是一个岔道


象凯旋门一样的石头伫立在其中







这个象天然屏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5:00: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37 编辑

Gibson steps
之前观赏沉船遗址时,老天阴沉着脸,仿佛也在悼念着沉重的历史;到了吉普森台阶,天气转晴,我们步履轻快。


一路下到底,大家都在海边兴奋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5:00: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38 编辑

有意境吧
取个名叫“希望”如何?不能白看照片,欢迎大家给照片起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5:0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5:19 编辑

四点半终于来到十二门徒了,在这儿看日落是必须的!
TWELVE APOSTLES(十二使徒)是十二块经大海侵蚀,风化产生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石头,原先有十二块,但因为受到海水侵蚀和风化,现在留下了八块,据说前2年刚消失了块,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十二使徒将成为历史。

这一边是顺光的,熠熠生辉(有2块);那一边是逆光,光影绰约(有5块)注:都是没有PS过的这个是尼康的

这个是佳能的,顺便对照了看一下,色彩是尼康的好,其实佳能更忠实于真象,高手进来指点一下




狮身人面像










这是五块门徒的的全家福




朵云是心形的   


在这边呆了好一会,直到日落,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只可惜云层太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3-11-6 14:48: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3-11-13 15:36: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3-11-13 15:38: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1:56: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50 编辑

第六天,Port Campbell-The Arch (凯旋门) –LONDON BRIDGE - THE GROTTO (石窟)-Colac-Melbourne半日游:印度车站、联邦广场

    曾经也梦想过再去门徒看一回日出,当然也仅局限于想想,因为日出对于我这样一个夜猫子来说,实在是件奢侈品,除非一晚上不睡,否则我是断然无法拒绝朦胧的睡意和被窝的暖意!

   早上7点,弄完早餐,整理好行李,再把厨房收拾得山青水绿,唯有那满满当当的垃圾袋提示着我们一天的丰功伟绩。到了澳洲,我们的自身素质也水涨船高,临走时,都自觉地清理房间,把每样东东放回原处;清洁厨房,然后把垃圾袋放在指定回收处。公寓退房很简单,你若是退得早,对方还没上班,钥匙留在房里、放在前台或者放在信箱里都行。我们这次在吉朗把供给都补得差不多了,荤菜一次买全了,这个时段在墨尔本是冬末春始,荤菜放在后备箱里一点问题都没有,蔬菜以土豆、花菜、西红柿为主,土豆、花菜比较便宜,西红柿相对贵一点,绿叶菜价格也相对高一点,到时随时补点,这样新鲜。

   考虑到我们还想在墨尔本城市转一转,一早就把附近的集中的三个景点The Arch (凯旋门)-London bridge - The grotto (石窟)看了,不去瓦南布尔了,直接回墨尔本。

    8点多,阳光明媚,是个好天气!

The Arch (凯旋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1:56: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326niniww123 于 2013-11-22 12:53 编辑

London bridg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讨论社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E旅行网 版权所有©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2965号-2京ICP备1301296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843号

手机版 | APP | 电脑版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